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《春秋》三傳專題討論
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: A study of Thre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 
開課學期
107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張素卿 
課號
CHIN7446 
課程識別碼
121 M345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中文研討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《春秋》三傳解經的異同是經學史上重要議題,反映儒家歷史、政治、道德守常通變之思維。《春秋》褒貶作為一種倫理的是非判斷,省思褒貶的意義,辨析《左傳》、《公羊傳》與《穀梁傳》三傳解釋之異同,乃辨析儒家歷史觀、政治思想與道德觀念的重要途逕之一。本課程藉由討論方式,比較三傳之解釋,在思辨中尋繹經典的傳統,以及在當今的意義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針對《春秋》與三傳之重要議題作專題式討論,引導博、碩士班研究所學生了解《春秋》學的內涵、特點與發展趨勢,以及三傳之異同與消長。藉由課程循序漸進的引導,期能帶領學生開發經學或儒學的研究議題。 
課程要求
每次上課均須發言,參與討論。
每位同學於學期初選定主題,負責導讀1-2次。
每2-3周撰寫一篇約2000字的讀書札記。
經由平時之閱讀、討論,和讀書想記之整理,期末綜合學習與思考所得,撰寫期末報告一篇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戴君仁:《春秋辨例》,臺北: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,1964年。
張素卿:《敘事與解釋——左傳經解研究》,臺北:書林出版公司,1998年。
趙伯雄:《春秋學史》,濟南:山東教育出版社,2004年。
又,自編講義中之論文若干篇。
 
參考書目
陸淳:《春秋集傳纂例》(百部叢書集成影經苑本),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66-68年。
杜預,《春秋釋例》(影古經解彙函本),台北:臺灣中華書局,1980年。
傅隸樸:《春秋三傳比義》,北京:中國友誼出版公司,1984年。
顧頡剛講授、劉起釪筆記:《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》,香港:中華書局,1986年。
程發軔:《春秋要領》,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89年。
沈玉成、劉寧:《春秋左傳學史》,南京:江蘇古籍出版社,1992年。
浦衛忠:《春秋三傳綜合研究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95年。
王葆玹:《今古文經學新論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7年。
戴維:《春秋學史》,長沙:湖南教育出版社,2004年。
劉文強:《晉國伯業研究》,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,2004年。
楊樹逹:《春秋大義述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年。
劉黎明:《春秋經傳研究》,成都:巴蜀書社,2008年。
趙友林:《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0年。
張高評:《春秋書法與左傳史筆》,臺北:里仁書局,2011年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2  課程簡介,說明各討論專題及參考書目。
依課程所訂討論專題,每人選擇導讀與報告之主題。 
第2週
9/19  主題:孔子與《春秋》的關係,《春秋》在群經中的地位
 
第3週
9/26  《孟子》、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以及歷代注疏與學者論《春秋》學之要旨。 
第4週
10/03  《春秋》三傳概說:《左傳》、《公羊傳》與《穀梁傳》之傳承、消長,以及三傳之異同、長短等。 
第5週
10/10  國慶日放假。 
第6週
10/17  《春秋》與正名:《論語》與三傳之說。 
第7週
10/24  《春秋》與正名:《春秋繁露》以及歷代學者之詮釋。 
第8週
10/31  何謂"屬辭比事"——義例與敘事兩大解釋方式 
第9週
11/07  戰爭與盟會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 
第10週
11/14  戰爭與盟會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 
第11週
11/21  戰爭與盟會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
 
第12週
11/28  綜合討論:春秋無義戰? 
第13週
12/05  王霸之辨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
 
第14週
12/12  王霸之辨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
 
第15週
12/19  綜合討論:華夷之辨與「中國」意識形成
 
第16週
12/26  《春秋》禮學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 
第17週
1/02  《春秋》禮學——三傳之實例比較討論 
第18週
  期末評量